中央军

隶属于中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武装
中央军是中国国民政府时期,直接听命于南京中央政府的军队的总称。由于蒋介石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掌握着政府的中枢,因此,中央军也代指蒋介石直接控制的、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的南京政府军事武装。[1]
中央军的雏形是1925年国民政府在对军队进行整编过程中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1军,下辖三个师,蒋介石担任军长,其班底为黄埔军校教导团。1926年,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逐步对第1军进行扩编。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编遣裁军的名义削弱各路实力武装,壮大自己的武装,将嫡系部队整编为6个师36个团,共计15万人。因为蒋介石身居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因此人们将蒋介石所直接掌握的军事武装称作中央军。[1]之后,蒋介石的中央军先后参加蒋(蒋介石)桂(桂系李宗仁)战争、蒋冯(冯玉祥)之战、蒋(蒋介石)冯(冯玉祥)阎(阎锡山中原大战。1930年之后,参与对中国工农红军的作战与“围剿”。1937年参加抗日战争。经过1945年底整编后,国民党正规军为242个师或整编旅,共203万余人。[3]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中央军的主力。[4]
根据蒋介石与亲疏关系的不同,中央军分为三个层次:以黄埔嫡系将领统领的部队是中央军的嫡系;蒋介石在北伐及历次军阀混战中收编的部队,保持相对独立的人事体系,但仍属于中央序列的部队,是中央军的旁系;在军阀混战中被打败后编入中央序列,仍保持相对独立人事体系,则属于与地方保持一定联系的地方实力派。[5]

历史沿革

校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