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华寺-抖音百科
仰华寺,曾是一处位于青海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始建于1575年,由明朝藩属蒙古顺义王俺答汗与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共同建造。该寺坐落于青海湖南面的察卜齐雅勒,明朝赐名“仰华寺”,蒙古称为察卜齐雅勒庙,藏语称为特钦曲科林。1578年,俺答汗在仰华寺授予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封号,这一事件标志着格鲁派领袖获得蒙古的保护和支持,逐步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流派。然而,由于西海蒙古侵扰明朝边境,明朝大臣郑洛于1591年下令焚毁仰华寺。该寺遗址现位于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北面8公里的加拉村。[1][2][3] 历史背景
16世纪,蒙古俺答汗在草原上崛起,他在土默特的基础上向东迫使察哈尔的蒙古大汗库登汗东迁至辽河套,向西驱逐瓦剌,开拓漠北,南部多次入侵明朝边界,一度围攻北京,导致庚戌之变。俺答汗还积极向青海扩展,驱逐了早期占领青海的卜儿孩等瓦剌贵族,并开始与藏族(西番)接触。此时青藏高原处于教派斗争之中,噶玛噶举派的藏巴汗势力强大,压制格鲁派的发展,因此格鲁派急于向外寻找出路。恰逢此时,蒙古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和解,受封为顺义王,并实现了互市的梦想,解决了经济上的担忧,开始寻求进一步扩张,并需要在蒙古内部巩固自己的权威,增强凝聚力。引入藏传佛教恰好满足了他的需求:既能实现对青藏高原的控制,又能借助此树立自己在蒙古内部的神圣权威,最终完成对蒙古各部的统一。于是,蒙古土默特部与藏传佛教格鲁派走到了一起。 建寺过程
当时,俺答汗向明朝称臣,乌思藏也属于明朝管辖,因此俺答汗要与索南嘉措联系,必须征得明朝的许可。自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以来,俺答汗多次向明朝申请金字番经和喇嘛僧,大同总督王崇古认为这是一个让俺答放下武器的机会,主张允许其请求,得到朝廷批准。到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二月,俺答汗再次上奏明廷,为了索要喇嘛番僧(索南嘉措),请求派遣通事官,明廷也答应了他的请求。随后俺答汗之子丙兔提出了“迎佛盖寺”的请求,明廷官员担心丙兔以此为借口与西番勾结,危及明朝西部地区,大多数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礼部则奏言:“他们已经伐木动工,现在让他们改在别处重建是不可能的,不如就此同意,以鼓励他们的善意,防止他们在关外的请求。况且中国的防御敌人,关键在于边关是否有充足的准备。敌人的顺从或叛逆,也不取决于一座寺庙的远近。”因此明朝同意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