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科

鸟纲隼形目下的一科
1
2
[sǔn]学名:Falconidae)是隼形目隼科鸟类的总称,[1]中型猛禽[10][14]翼长而尖,[5][6]善飞行,[13]以昆虫,中、小型鸟类及啮齿动物等为食,在空中或地上猎食。[8]对农牧林业生产有益,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8][13][11]截至2023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将隼科分为2个亚科,含11属65个物种;[1]中国分布有2属12个物种。[15]隼通常是保护、环境责任和希望的象征。[16]
隼科广泛分布于除北极高地和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南美洲非洲分布居多。[9]多栖于开阔的旷野、耕地、疏林和林缘地区。[10][6]多单个或成对活动。[17][13]体长45~63厘米,[5][6][7]翼展55~125厘米,体重28~2100克,[9]雌鸟通常较雄鸟大。[6]嘴短而强壮,[5]上嘴先端钩曲,边缘具锐利的齿突。[8]趾稍长而有力,钩曲而锐利。[5]隼科鸟类多不迁徙。[17][18][19]
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退化、食物供应减少、猎捕等因素,隼科中29个物种种群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2021年,隼科中12个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个物种为一级,其余10个物种为二级。[3]截止2023年,隼科中66个物种被IUCN收录,其中2种已灭绝(EX),2种为濒危(EN),6个物种为易危(VU)。[2]隼科鸟类有些种类因捕食野鸭等狩猎禽和小型的食虫益鸟,给狩猎业及农,林业带来一定害处,[8]可能携带并传播多种寄生虫和疾病。[12]

起源与命名

隼科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早期开始多样化,[20]最早的矛隼Falcon aumanni)的化石于20世纪早期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的晚更新世地层中,距今约40万年前。20世纪60-80年代在欧洲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西班牙等地也发现了同一时期的矛隼化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