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也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是指发生于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以及世界各国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的一次金融危机。[1][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东南亚,1997年5月,国际炒家[a]开始对泰国泰铢进行猛烈的做空,导致泰铢汇率大幅下跌。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也快速下跌,东南亚国家相继出现金融危机[7][8]第二阶段是从1997年11月开始,金融危机波及东北亚地区,韩国股市大跌,无数企业倒闭,最后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接受其经济改革方案。日本也受到危机的影响,日元汇率持续走低,股市低迷,银行业和证券业出现一系列的破产事件。[9][10]香港也遭到国际炒家的狙击,港元和恒生指数受到巨大压力。[11][12]第三阶段是金融危机从经济领域蔓延到政治领域,1998年初,印度尼西亚的金融危机再次恶化,印尼盾汇率暴跌,通货膨胀率飙升,印尼总统被迫下台。印度尼西亚的危机也影响了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和股市,使得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13][14]在第四阶段,亚洲金融危机向外扩展,这一阶段欧美也受到了波及和影响,卢布大幅贬值,国债违约,股市崩盘,经济陷入深重的危机。美欧国家的股市和汇市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亚洲金融危机从此扩展到亚洲以外的地区,成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15][16][17]
这次持续一年多的金融危机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国际资本流动是主要触发因素,危机从开始就通过金融衍生品快速传导到全世界。[18]这次危机爆发的主要内部原因有当时亚洲一些国家的资本账户激进开放、为了维护固定汇率制度、金融制度存在漏洞等。而国际因素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风险具有了更强的传导性,同时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加剧了亚洲经济风险;加之,当时国际游资的攻击以及国际组织的援助无法及时到达使得危机最终爆发。[19][20][21][22][23]
这场金融危机基本终结了“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经济奇迹神话,使得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危机使亚洲部分国家出现政治动荡,经济下滑。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8年,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为-13.1%,韩国为-5.1%,泰国为-7.6%,马来西亚为-7.3%,菲律宾为-0.5%。[24]不过,危机促使各国加速金融改革,推动亚洲国际经济合作。[25][26][27]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体系脆弱,激发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和改革。在国际机构支持下,各国实施一系列金融改革。[28][29][30]这次危机使各国更加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建立灵活的汇率制度、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合作共赢、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避免未来的危机发生。[31][32][33]

危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