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桥

位于云南省建水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龙桥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西的沪江和塌冲两河交汇处,因两河犹如双龙蜿蜒衔接而得名[1]。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2]
双龙桥为典型的廊桥建筑,初建三孔宽5米,后建十四孔宽3米,全长148米,桥高和桥宽均为8.6米,桥基高5.3米。双龙桥为单孔桥,径跨达13.5米。整座桥的桥梁是由6根直径约60厘米、长25.7米的大木柱构成,桥身用约500块平整的石块砌成,基石上叠放圆木当作挑梁,纵横交错向中间延伸[3]。桥北端三孔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公元1795年),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续建14孔相连,故俗称十七孔桥[1]。双龙桥上有南、中、北三座亭阁。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三阁毁于战火,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重建,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落成。民国五年(公元1917年),彝族纳楼土司普均堂率军攻临安失败,溃退时烧毁双龙桥北阁楼[4]。中亭阁为方形,边长16米,高20米,上两层覆以歇山式屋顶[1];底层为桥身通道,有楼梯可登楼眺望[2]
双龙桥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2];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的重要文物[5]。双龙桥承袭了中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将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是中国古桥梁中的佳作。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将其列为中国现存十余座大型石拱桥之一[4]。1965年2月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发行了双龙桥特种邮票,扩大了双龙桥的知名度。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概括介绍

双龙桥位于建水城西3公里的泸江与塌冲河上,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俗称“十七孔桥”,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长148米,宽3-8米,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不失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两端阁楼略小,居中一座大而壮观,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 1965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前来考察,将其列为全国大型古桥之一,遂被定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