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希讷乌-抖音百科
基希讷乌(罗马尼亚语:Chișinău,英语:Kishinev),前称基希涅夫(英语:Kishinev,俄语:Кишинёв),是摩尔多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摩尔多瓦中部,北邻斯特勒舍尼、克里乌莱尼,东接杜贝萨里、阿尼尼诺伊,南部、西部与伊洛韦尼接壤。总面积573.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40.1平方千米,下辖5个行政区。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67.2万,主要族群为罗马尼亚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大部分居民信仰东正教。[1][13][6][4] 基希讷乌地处德涅斯特河支流巴克河上游,周围地势相对平坦,全境可分为两个地貌区域,西南部的科德鲁山区和东北部的平原地区。[1][13][14]基希讷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2]境内河流属于德涅斯特河流域,主要河流为巴克河和伊斯诺瓦特河。[15]基希讷乌历史悠久,距今约有500年历史,1436年始建。原属比萨拉比亚修道院镇,被斯特凡三世大公统治,后并入奥斯曼土耳其,[16][17][18]1812年又并入俄国。20世纪初修筑铁路后,基希讷乌与西欧、黑海港口及俄罗斯中部各州联系加强,[19][20][21][22]1918年起,归属罗马尼亚。[23][20]1940年,基希讷乌随比萨拉比亚并入前苏联,成为苏联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首都。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为摩尔多瓦首都。[16][24][20][25] 基希讷乌是摩尔多瓦的主要工业与服务业中心。服务业是基希讷乌的主导产业,以批发零售和信息技术行业为主。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和产品包括冬春谷物(小麦、大麦、玉米)、 向日葵、甜菜、马铃薯、葡萄酒、烟草等。第二产业则以食品工业、饮料工业、服装制造、纺织业为主。[26][27][28][29]2021年基希讷乌地方生产总值(GDP)为1462亿列伊,人均GDP为21.7万列伊,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20.7:79.0。[7]基希讷乌是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桥梁,也是摩尔多瓦的铁路交通枢纽。公路交通是基希讷乌的主要交通方式。基希讷乌国际机场提供飞往欧洲和亚洲主要城市的航班。[30][12][31] 基希讷乌文化是摩尔多瓦文化的代表,整座城市都充满着摩尔多瓦民族浓厚的文化氛围。不过由于城市是在俄罗斯统治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内许多建筑都具有当时俄罗斯建筑的风格特点。[32][33][34][35]基希讷乌多数居民信仰东正教,东正教相关的习俗与仪式流行于市内,即使是不信教的人也会参 与到相关宗教仪式中。[5][36][37]其音乐发展与东斯拉夫等民族的音乐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间音乐传统,类型丰富,其中最古老的歌曲主要是劳动号子和礼仪歌曲。[38][39]摩尔多瓦被誉为欧洲葡萄酒之都,国家葡萄酒节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和旅游活动。[40][41]主要景点有克里科娃酒庄、瓦莱亚莫里洛尔公园等。[8][42]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