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尿嘧啶核苷-抖音百科
假尿嘧啶核苷[gān](Pseudouridine,简称Ψ或Q),又称5-核糖尿嘧[mì]啶[dìng](5-ribosyluracil)或假尿苷,是尿苷(U)的一种同分异构物。与尿苷中尿嘧啶以碳-氮键(C1-N1)与核糖相连不同,假尿嘧啶核苷中尿嘧啶和核糖是以碳-碳键(C1-C5)连接,因此其结构更为弹性,具有一个可形成氢键的位点,在RNA中产生的重叠效应高于尿苷。假尿嘧啶核苷最早于1951年发现,是细胞RNA中最常见的修饰,存在于三域生物中,被誉为“第五种核苷”。 假尿嘧啶核苷是细胞中最常见的RNA修饰,是转录后修饰的机制之一,由假尿苷合成酶(PUS)自尿苷转化而来。这种修饰可能影响RNA的结构、功能、位置与半衰期。在mRNA、tRNA、rRNA、snRNA与snoRNA中均有发现假尿嘧啶核苷修饰,在tRNA与rRNA中可稳定RNA的结构,与其转译的功能相关。此外,假尿嘧啶核苷还可能被细胞用作识别自身与外来RNA的机制,即RIG-I和等先天免疫蛋白可识别不含有假尿嘧啶核苷的病毒RNA而启动免疫反应。 物性数据
毒理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