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士(1715年一1777年),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祖籍安徽当涂,江宁(今南京)人,清乾隆时状元,官至侍讲学士。[1][2][3]
秦大士10岁便能赋诗作文。1738年在江南贡院考中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秦大士在万寿恩科中高中状元,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考取状元后,秦大士被授职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散馆朝考一等,遂充咸安宫总裁官,官学总裁,入值武英殿。后以母丧而丁优归乡。乾隆二十二年,服阙复官,秦大士教习庶吉士,入值上书房,侍候皇子讲读。乾隆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秦大士京察一等二名,擢翰林院侍讲学士。乾隆二十四年,秦大士出任顺天武乡试副考官。乾隆二十五年,其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二十七年,秦大士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乾隆二十八年,秦大士又任会试同考官。同年,退休回到金陵养老。赋闲在家期间,秦大士曾经主持龙城书院事。[4][3]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秦大士去世,归葬江宁。[5] 秦大士为人端正,不苟且取容。为人有气节,尝有“我在人前愧姓秦”之咏。[6]秦大士的诗、书、画被人们称之为“三绝”。清著名书法家、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清代书法家分为五品九等,秦大士被列入“能品”,由此可见其造诣之深。[3] 人物生平
秦大士1715年出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安徽当涂。明崇祯末年,秦大士的曾祖父秦应瑚从当涂来到南京避乱,住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内的一条巷子中,后来其后人一直安住于此。其父亲秦有伦生养了7个儿子,秦大士排行第二。[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