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黏病毒科是一类与黏液蛋白有特殊亲和性的病毒,也被称为流感病毒群。这一科目的病毒能够引起人、马、牛、猪、鸡和火鸡等多种畜禽的流行性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目前,使用弱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可以对其中的一些类型进行有效预防。 形态特征
正黏病毒科的病毒颗粒呈现球形,直径范围在80~120纳米之间。它们的表面带有突起,有时会呈现出丝状形态,最长可达数微米。这些病毒的核酸由八个节段的负链RNA组成,总分子量约为5×10^10。这些RNA编码了大约十种不同的蛋白质。病毒粒子的结构分为三层:核心为螺旋形核壳,宽度在9~15纳米;中间一层为膜蛋白;最外层则是脂质双层膜,上面覆盖着血凝素和神经氨酸这两种糖蛋白突起。 生物学特性
正黏病毒科的血凝素具有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的能力,而神经氨酸则能够从黏蛋白中释放出N-乙酰神经氨酸。病毒可以通过乙醚和脱氧胆酸钠等物质的处理来使其失去活性。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首先会产生互补RNA,这种RNA既可以作为mRNA用于翻译病毒蛋白,也可以作为复制病毒RNA的模板[2]。病毒的八个节段RNA分别复制后,与核蛋白结合并转移到细胞质膜下,经过修饰的细胞质膜包含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随后通过芽生过程形成新的病毒颗粒。在复制早期,放线菌素D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同一细胞内的不同病毒株可能会发生重组,产生新的重组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