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东晋门阀政治》是田余庆创作的历史类著作,首次出版于1989年1月,[1]此后多次修订重印,现常见的版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2]
《东晋门阀政治》一书梳理了从西晋晚年到东晋结束这段时期,中国南方的门阀士族和东晋皇室共同执政,共同主宰政治格局的情况。全书围绕着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五族展开。《东晋门阀政治》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古史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剖析,不仅将门阀士族政治放在宏观的大历史背景下,还对门阀的家族渊源、经济基础、文化面貌微观考证,勾勒出杰出政治人物在政治场域内的活动左右政治格局走向的图景,这一视角对于后世学者治学颇有示范作用。[2]

内容简介

《东晋门阀政治》一书梳理了从西晋晚年到东晋结束这段时期,中国南方的门阀士族和东晋皇室共同执政,共同主宰政治格局的情况。作者分别从六个门阀士族的角度探讨了他们与司马氏“共天下”的经过。这六个士族(琅邪王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都曾在一段时间内极具影响力,他们凭借看目身的实力以及彼此盘根错节的关系,使自己的家族能在危机四伏却又相对稳定的东晋时期得以维系。通过对淝水之战的介绍和分析,从前秦王朝的角度侧面说明了东晋门阀政治在当时的实力。除了门阀士族,本书也大篇幅论述了京口重镇的经营与流民的问题。[2]
全书围绕着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五族展开。东晋门阀政治,始于琅琊王氏而终于太原王氏,其间既囊括了高门士族内部的势力争斗,也包含了江左政权与北方政权的冲突抵御,既是门阀世家相互间的制衡,也是皇权政治与门阀政治间的博弈。从东晋几家大门阀士族的家族渊源、经济基础、文化面貌加以综合考量,特别是放在门阀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动态关系之下进行审视,并提出富于创造性的观点。书中主要观点有:琅邪王氏与皇族司马氏在特定历史和地域背景下形成的紧密结合,导致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开启了东晋百年门阀政治的格局;在袁曹对立的问题上,承袭陈寅恪的基本观点,又进而提出了曹氏集团逐步向士族靠拢转变的观点;提出了严格的门阀政治仅存于东晋一朝的新观点;门阀政治存在的条件有皇权不振、各种力量之间的联合与相互牵制、士族专兵,这也是东晋门阀政治的三大特点;认为淝水之战的性质属于民族战争;主张将淝水之战作为门阀政治由盛至衰的历史转折点;以刘牢之刘裕为代表和以卢循孙恩为代表的两股低等士族,充当了门阀政治的“掘墓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