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煜

南宋抗金将领
丁煜,字晦叔,南宋抗金将领,阶州福津(今甘肃省 武都县东)人,生卒年不详。南宋宁宗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曾任太常寺丞,后迁郎中。多次奉诏出使金朝

南宋抗金将领

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宋、金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蒙古崛起北方后,不断南侵金朝。这年,成吉思汗又兵分三路,攻掠山东河北诸州郡,金朝内部发生政变。次年,刚即位的金宜宗迁都南京(即开封府),并进一步南攻宋廷。在这种情况下,一味主张“和议”、妥协的南宋统治者只得下令抵抗。于是,在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多次出使金朝。对金朝情况比较熟悉的丁煜被委任为利州西路安抚使,并兼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担负起了防守南宋西北地区,即今陕西南部、甘肃省南部及四川西北部地区的重任。
丁煜到兴元后,即发动军民加固城池,整修军事。为了表示抗金的决心,他对将士们说:“我们要以前辈抗金英雄为榜样。当年张浚虞允文不就是在这里建功立业的吗?”为此,他还专门修建了张、虞二公祠堂,塑了两人的塑像
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十二月,金人又以白撤为元帅,率军万人南伐,自漳州盐川(今漳县盐井镇),先攻占皂郊堡(今天水西南),又在天水郡击败宋军,宋将黄炎孙不战而逃。次年,金兵又在鸡公山(今西和县塔子山)击败宋军,围攻西和州,守将刘昌祖焚城而逃。丁煜临危不惧,协助兴元都统制吴政英勇抗敌,反击金兵,夺回大散关,斩逃将王立,奏报朝廷,刘昌祖被夺官流放。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春,金兵又犯西和州,守将赵彦呐歼灭敌军于城下。不料,吴政在黄牛堡(今陕西凤县东北)与金兵作战中战死,宋军溃散,金兵乘势攻破大安军(今陕西宁强县大安镇),并陷兴元(今陕西省汉中)。丁煜急忙派人招都统制张威东人抗击,又请忠义民兵首领李好古北上捍御。李好古出虞关,与统领张彪相遇,以张彪弃守迷竹关为由,斩杀张彪。张彪张威的亲弟,张威听到张彪被杀,便按兵不 动。丁煜对他的部下说:“吴政刚刚战死,李贵也战败而逃,金人所惧怕的将领就只剩张威了。今天李好古擅自杀了他的弟弟,引起了他的忌恨,因而按兵不动,现在的形势,是可以没有李好古,而不能没有张威。”于是,招李好古前来责备他擅自杀张彪的罪恶,推出斩首。随后,丁煜派进士田遂前去劝说张威。张威这才连夜调兵,在金牛镇同金兵发生遭遇战,歼灭金兵一股。金兵受到打击,但并未退兵,张威乘夜暗派石宣偷袭大安军,金兵大败,歼其精兵三千,悍将巴图鲁被俘,金兵大将包长寿闻讯慌 忙撤退。宋军获得大胜。魏了翁在《兴元府张虞二公祠堂记》称之曰:“晦叔,武阶一人而已。”据史书记载,丁煜“刚方正直,不受私[],莅事明决,吏民信服”。著述也富,惜卷[zhì]亡失,现仅存《张彦发诗序》一篇,载于《明一统志·群贤小集》。《江湖后集》载有敖陶孙上丁郎中煜诗数首,其中一首云:“君家去家才三百,君身去天无尺五,忽忆泥公栈外山,尽是杜老思君路。而今西子媚回塘,生令猛士[]柔肠。可能直下窥秦陇,翻作吴儿时世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