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尔根水师营遗址-快懂百科
墨尔根水师营遗址[1][2],又称“水师营”,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北大营村后,距离县城约3公里。遗址现存四个营盘,分布间隔约为300米,每个营盘均为长方形,南北长约133米,东西宽约110米,总面积达15,428平方米。这些营盘均设有南北两个入口,形成对称布局。目前,东侧的两个营盘已被开辟为农田 ,东北部的营盘仍有部分遗迹留存,而西侧的营盘已经全部成为耕地。西北部的营盘保存相对完好,残高约1米,顶部宽度约为0.6米。在遗址内部发现了灰瓦碎片和瓷器残片,同时还发掘出了大量的铅弹、铁矛头和铁箭头。2005年1月3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宣布墨尔根水师营遗址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并将其作为黑河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清朝初期,为了强化边境防御并抵御俄罗斯侵略者,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国防政策。1674年(康熙十三年),吉林乌拉水师的一部分被派往黑龙江地区,用于运输粮食和作战。由此,中国北方边境上出现了早期的水师边防部队——墨尔根水师营。这支军队承担着维护边境安全和地方秩序的重要职责,隶属于黑龙江将军管辖。墨尔根水师营在保卫领土和对抗俄国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事迹被记录在史书中。然而,在1900年的“庚子俄难”期间,包括墨尔根水师营在内的城市遭受了沙皇俄国的大规模破坏。 文献记载
《清史稿》卷一百十一记载:“墨尔根水师营,康熙二十三年,设四品官一人,领催一人,由本城协领兼辖,凡战船六艘,水兵四十三人,雍正年间增加战船六艘。”此外,《黑龙江外记》提到:“旗下编入军籍者分为营、站、屯三类。营指水师营,由总管负责管理。站是指上下共二十个驿站,由站官治理。屯则是官方土地,由屯官管理。”城墙的建造采用了当地特有的方法,使用的是被称为“垡块”的泥土砖块,这种砖块厚度可达几层,高度不超过一丈。如果城墙损坏,就会按照地域划分给各个旗,命令士兵修复。墨尔根水师营的官兵以其英勇善战著称。每年四月至十月,他们都会前往卜魁进行训练和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