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果军,是隋朝隋炀帝的正规侍卫军,属于骑兵或马步混成的特战部队,由隋炀帝直辖指挥。骁果军的名称含义取自临阵骁勇善战﹑果决敢死之意。[1][2][3]
隋朝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为了第二次征伐高丽,下旨在各地募民组建不同于府兵常制以及野战军团的新编制志愿野战军骁果军,该军队直辖于隋炀帝。同年,骁果军投入辽东战场,参加了诸多战役。大业十一年左右,骁果军由志愿役改为义务役,被改编加入隋炀帝贴身侍卫总部的备身府,用以增强常备侍卫武力。[2][3]大业十二年(616年),骁果军护卫隋炀帝来到江都。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人率领骁果军在江都发动政变,杀死了隋炀帝,之后,宇文化及带领骁果军向西行至洛阳东部滑台(今滑县)时,由于军粮将尽,骁果军为抢夺瓦岗军所属的黎阳粮仓,与李密军在童山发生交战,李密击退了骁果军,其后,骁果军将领张童儿等人向李密投降,宇文化及带领剩余的骁果军向魏郡(今安阳)行去。途中发生内讧,宇文化及杀死了司马德戡等人。之后,骁果军中尚存者投降唐朝并接受整编,骁果军号被唐朝撤销。[4][5][2] 骁果军有过两次兵员招募,兵额约为6万人。6万人分别由6名折冲郎将“掌领” ,每一折冲配备兵力约1万人,改编后的骁果,折冲郎将分别配属于左右备身府各3员,品秩与备身郎将同为正四品,但是备身郎将仍是府主长官,对来属的骁果军具有监临关系。 骁果从大业九年投入辽东战场,前后诸役皆以野战敢死队的姿态呈现,因而有“备身骁果”之称。[2][3] 成军背景
骁果军是隋炀帝因第二次征伐高丽之需要,采取特别募兵方式编成的野战军,其性质接近于特战敢死队,军队直辖于隋炀帝,属于征伐野战序列的战时别部。骁果军的名称含义取自临阵骁勇善战﹑果决敢死之意。[2]骁果军在之后被改编的主要原因是,在高丽投降后,骁果军本需要解甲复员,隋炀帝为了自身的安全需要,因而将骁果军配置于兵力最薄弱的备身府,用以增强常备侍卫武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