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水树-抖音百科
香水树实际为植物依兰,学名:依兰(Cananga odorata (Lam.)Hook. f. & Thomson),又名:大依兰、锅裸刹版那、依兰香、加拿楷等,[2][1]是番荔枝科依兰属下的常绿大乔木。原产于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主要种植于科摩罗与斯里兰卡,在中国云南、广东、海南和福建等省份都有分布。[3][1][4] 香水树是常绿大乔木,高达20多米,胸径达6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色;小枝无毛,有小皮孔。叶大,膜质至薄纸质,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叶面无毛,叶背仅在脉上被疏短柔毛;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花序单生于叶腋内或叶腋外,有花2-5朵;花大,黄绿色,芳香,倒垂;花梗长1-4厘米,被短柔毛,有鳞片状苞片;萼片卵圆形,两面被短柔毛;花瓣内外轮近等大,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初时两面被短柔毛,老渐几无毛;雄蕊线状倒披针形,基部窄,上部宽,药隔顶端急尖,被短 柔毛;心皮长圆形,被疏微毛,老渐无毛,柱头近头状羽裂。成熟心皮10-12,有长柄,无毛,成熟的果近圆球状或卵状。香水树花期4-8月,果期12月-翌年3月。[4] 香水树鲜花经水蒸气蒸馏得到依兰精油,含有单萜、倍半萜、芳香醇、酯类和醚类等众多香气组分,香水树精油不仅是高级香水的定香剂,同时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判定为公认的食品安全香料(GRAS)。随着香水树挥发香气组分的功效挖掘,以及天然产物分离技术成熟,香水树香气组分可根据其功效及香气类型应用于化妆品、香水、医药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3] 栽培历史
香水树原产于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1750年被引入非洲留尼汪,之后传播到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群岛。其主要产地为科摩罗群岛和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的贝岛,20世纪60年代末,年产油量约5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0%。到了1984年,国际市场的销售量约为100吨,主要进口国包括法国、联邦德国、美国。20世纪20年代,香水树从缅甸被引入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和福建同安进行试种,并成功开花结果。1961年,又从斯里兰卡引入海南那大地区试种,1965年开花结果,鲜花的出油率达到2%-3%,且品质上乘。1981年,云南南部广泛种植的是斯里兰卡种源的香水树,栽培面积达到约460公顷,同时广东电白、福建厦门也有少量栽培。截至2021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保存了来自科摩罗、斯里兰卡、斐济、密克罗尼西亚、哥伦比亚和泰国等18个热带国家或地区的香水树种质资源共54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香水树的资源多样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