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舫,男,(1920年10月11日-1986年7月19日),原名王少芳,原籍江苏省南京市,[a]曾任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剧协会员、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中国黄梅戏男演员,主工小生,兼演老生。[1][8] 1929年王少舫到上海从师鲍小林学京剧,工老生。[7][9]13岁在安徽安庆首次登台出演《南阳关》。[10][11]此后跟随继父辗转东台、盐城、南京等地演出。[12]1938年开始尝试对黄梅调的唱腔进行改革,次年与黄梅戏演员合作出演《王清明合同记》。[9]1942年,王少舫开始推行“京戏皖唱”,陆续出演了《四郎探母》《诸葛亮招亲》《游龙戏凤》等剧目的京戏皖唱。[13][14]1948年王少舫辗转到合肥,投身到“戏改”运动中。[15]次年创办新生平剧社并任社长,期间执导了《小仓山》等多部京剧作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