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慎虚

唐代男诗人
刘慎虚,亦作[shèn]虚,字挺卿,号易轩。生卒年不详。江东(今江苏南部及浙江一带)人,或云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唐诗汇评)或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1]洛阳尉,迁夏县令。[2]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3]工诗,有盛名,流落不偶。早年逝世。《全唐诗》存诗一卷。

人物生平

刘慎虚 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盛唐著名诗人。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
刘慎虚(画像1)
刘慎虚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郑处晦明皇杂录》把他和王昌龄、常建李白杜甫等人并列,说是"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唐诗纪事》引)。严羽也把他与沈宋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韦应物并举,称之为"大名家"(《沧浪诗话·考证》)。殷□撰《河岳英灵集》,别择精严,而选录其诗多至11首,说他"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他和孟浩然交谊甚深,有《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孟去世后,又有《寄江滔求孟六遗文》,词意垦挚。其诗题材、体制以及意境也与孟颇近似,而清微淡远之中,有幽深拗峭之趣,则又于孟之外自辟蹊径。《阙题》"道由白云尽"一首,最能代表这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