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超麟-抖音百科
郑超麟(1901年—1998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托洛茨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福建漳平,曾使用多个化名和笔名,如马道甫、超麟、林伊文、林超真、曹真和绮纹等。 郑超麟于1919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并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于1922年成为“少年共产党”的18名代表之一。1923年,他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并于1924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担任党报编辑,起草党内教育和党外宣传文件,翻译了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同时,他还在上海大学担任教员。他参加了五卅运动和第二、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他参加了中共五大。之后,他担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八七会议后,他秘密 回到上海,担任新党报《布尔什维克》的主编。1928年,他前往福建整顿党务。然而不久后,他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并被判处15年徒刑。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他提前获释。1940年,他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托派组织的领导机关,《斗争报》编辑部 ,并开始翻译托洛茨基的《俄国革命史》。1942年,中国的托派组织再次分裂。他成为后来被称为“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的领导人之一。1952年,他被关押入狱,直到1979年才恢复自由。他后来 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和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他著有《从第一国际到第四国际》等著作。郑超麟于1998年在上海去世。 人物生平
郑超麟,于1901年出生在福建省漳平县,自幼接受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学毕业后,于1919年离乡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当中国旅欧的年轻马克思主义者在巴黎开会,成立"少年共产党",郑超麟是十八名代表之一,其中有周恩来、赵世炎、李慰农、杨士彬与尹宽等人。1923年他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在"东方劳动者大学"研究马列主义。1924年春在莫斯科由李大钊主持他的入党仪式。1924年7月,因中国革命形势开展,中共急需工作人员,他与陈延年等被派回国。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党报,草拟共产党内部教育与党外宣传的文件,翻译布哈林著的《共产主义ABC》,同时担任党校上海大学的教员。在1925年至1926年中国革命进展期间,他参加有名的"五卅[sà]运动",参加第二、第三次的上海工人起义。192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