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尔夫·拉叶星-抖音百科
沃尔夫·拉叶星(Wolf-Rayet star[1]),符号为WR或W[2], 是一类温度很高并且有特殊光谱的白色恒星,于1867年被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 沃尔夫(Charles Wolf)和乔治·拉叶(Georges Rayet)发现并定义[3]。 沃尔夫·拉叶星内部具有巨大的湍流,并持续地向太空中抛射大量物质[3]。它们的质量很大(大于25个太阳质量[4]),通常都在进行剧烈的核聚变[5],且表面温度为30000至200000开尔文,几乎比其他恒星都热。沃尔夫·拉叶星的光变不一,有些光变是随机的,有的呈多周期性。它们的光谱显示有氨、氮、钙、硅、氧的宽发射线,但氢的谱线很弱或没有。曾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的爱德华·皮克林(Edward Pickering)注意到沃尔夫·拉叶星光谱与星云光谱相似,从而得出一些或全部沃尔夫·拉叶星是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星[2]。按照光谱特征,一般将沃尔夫·拉叶星分为三类:WN型、WC型和WO型。 银河系中已编入沃尔夫·拉叶星表的约有500颗。在本星系群中,已知麦哲伦云约有150颗,M33有206颗,M31有154颗。也巡查到其他星系的数千颗候选WR星,例如,M101就有1000多颗,并预料在“星爆星系”中WR星普遍存在。肉眼可见的沃尔夫·拉叶星有天社一、Vel和Mus[2][4]。 星核简介
温度与O和B型星(见恒星光谱分类)相近的一类特殊星﹐因法国学者R.沃尔夫和拉叶于1867年最先发现而得名﹐简称WR星或W星。这类星为数不多﹐截至1971年为止﹐在银河系中共发现127颗。在大麦哲伦云中有 58颗﹐小麦哲伦云中有2颗﹐M33中有25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