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家训作品,选自《朱熹遗集》卷四《家训》,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1]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福建尤溪,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崇安。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2]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原文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3]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