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曙17岁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结识了田汉先生,在田汉先生的引导下,参加了党领导的文艺团体和进步文艺活动不久,转入国立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1]1933年,张曙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与聂耳、任光等组织了左翼音乐团体“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研究探讨了中国歌曲创作的发展道路,并积极投入社会上的革命音乐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曙于1937年末与冼星海等人组织了“全国歌咏协会”,翌年与冼星海等共同参加了以郭沫若为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38年12月,他随第三厅迁往桂林,继续坚持抗日救亡音乐活动。1938年12月24日,与其爱女张达真在日本飞机轰炸中牺牲,时年仅30岁,安葬于桂林七星岩下灵剑溪畔。 张曙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歌曲200余首,现存80余首,其题材大多表现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精神,音调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他的代表作有《保卫国土》、《丈夫去当兵》、《壮丁前线》、《日落西山》、《赶豺狼》、《洪波曲》等。他的创作和社会活动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一定影响。张曙在1933年以后写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还我山河》、《洪波曲》、《丈夫去当兵》、《日落西山》、《打豺狼》有广泛影响。在抗日歌咏运动中,他演唱的冼星海的歌曲《莫提起》、《茫茫的西伯利亚》以及他自己的作品,浑厚有力,真挚感人,给人留以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