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铄(2世纪—?),曹操第二子,沛国谯人,相殇王。与曹昂、清河公主皆为刘夫人所生,是曹操庶长子曹昂同母弟。[2][3]
曹铄从小由日后的卞皇后抚养长大,深受曹操的疼爱。然而天妒英才,建安初年,曹铄早早便病逝了。太和三年(229年),魏明帝曹叡追封曹铄谥号为相殇王。[2]青龙元年(233年),曹铄的儿子曹潜继任为相王,可惜同年逝世。青龙二年(234年),曹潜的儿子曹偃继位,封邑二千五百户。青龙四年(236年),曹偃去世,无子,相国被废除。正元二年(255年),魏高贵乡公曹髦以曹丕之子乐陵王曹茂的庶子阳都乡公曹竦过继为曹铄的嗣子,承袭曹铄一脉的香火。[3]
人物经历
曹铄,沛国谯人,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丰愍王曹昂、清河长公主的胞弟。他的母亲是刘夫人,曹操的平妻(正妻为丁夫人),也是曹操起兵前最敬爱的妻子之一。然而,曹铄的母亲刘夫人在生下他后不久便去世了。 曹铄从小便失去了母亲的关爱,由曹操的侧室卞皇后抚养长大,曹操对曹铄疼爱有加。然而,在建安初年,曹铄便早早病逝。[2]曹铄的哥哥曹昂是曹操的长子,也是曹操最器重的儿子之一,然而,曹昂在曹操起兵之初便战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