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光,男,1930年出生,四川省高县人,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六十军第一八一师第五四三团第八连战士。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一日,在夏季反击战役中,他带领小组秘密地埋伏在距敌30米处。突然敌人两个排分左右两路偷摸上来,战斗中小组两人负伤,他1人坚守三面,且头、腰、腿等4处负伤,仍继续阻击敌人。立特等功。[1]《人民日报》曾以“孤胆英雄”为题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 人物简介
潘正光1930年出生于高县前进乡(今文江镇)湾滩村。 1949年12月高县解放后,19岁的潘正光很快成了村农民协会的积极分子,并加入了民兵队伍,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在县里抗美援朝工作组到村里开展宣传的时候,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潘正光没同母亲商量就毅然报名参了军,1951年6月15日,潘正光被批准正式入伍,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的开山屯。在这个小山村里,潘正光和战友们接受了一个多月的正规化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9月中旬,部队即奉命入朝,赶到朝鲜的新义州,在新义州龙洞里抢修飞机场及连接飞机场的铁路。1952年8月初,潘正光所在部队奉命赶赴朝鲜古山前线抗击美国侵略者。 潘正光所在的部队到达古山后,很快进行了整编。潘正光被编入60军181师534团3营8连1排3班当战士。1952年10月初,8连奉命替换兄弟连队坚守379高地。潘正光既是战斗员又是排里的通迅员。排长有命令要他去传达时,他便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3个班。班与班的防区距离是根据地形来确定的,有的班与班的距离相隔两三百公尺远,他便来回奔跑在往返途中,时常遭到敌机的轰炸和炮击,但他不畏惧,总是巧妙地躲过敌人袭击,圆满地完成任务。敌人的枪林弹雨使潘正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他变得越来越坚强和勇敢,他机智灵活,曾多次受到连排领导的表扬。
1953年6月10日,在志愿军发动的夏季反击战中,潘正光所在的60军作为志愿军的主攻部队向敌人驻 守的北汉江东岸883.7高地及大无名高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潘正光所在的8连在攻占了大无名高地后的任务就是坚守大无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