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

中国明代第八位皇帝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明代第八位君主。
朱见深在1449年(正统十四年)被立为太子,1452年(景泰三年)被叔父明景帝朱祁钰废为沂王,朱见济被立为皇太子。[1][2]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重立朱见深为太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崩,朱见深即位,年号“成化”,在位二十三年。前期的朱见深面对复杂的内廷纷争和国家的内忧外患,对内积极整顿吏治、精兵简政、平定叛乱、抑制土地兼并;对外攘外安夷,重创女真、压制鞑靼[dá]。然而后期的朱见深逐渐开始迷信方术、宠信万贵妃(有载名为万贞儿)、纵容宦官弄权、建立传奉官制度、开设西厂进行特务活动、设置皇庄与民争富等,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2][3]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朱见深驾崩,年四十一岁,太子朱祐樘即位,为其上庙号“宪宗”,追谥为“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于茂陵。[3]

人物生平

早年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