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土乡-抖音百科
红土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下辖乡。地处恩施市东南部,位于恩施、建始、宣恩、鹤峰高寒边远地区交界中心。截止2023年10月,红土乡总面积230.88平方公里,共有1.5万户4.6万人。其下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也是土家“女儿会”起源地之一。[2] 红土乡历史文化悠久,上溯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1919年成为施南普恩乡(红土)驻地,民国时期为红土乡公所驻地,解放后一直为乡级政权机构驻地。红土乡属中纬度亚热带气候,降水充沛,夏暑冬寒。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红土乡水资源丰富,山高林密,溪涧交错,有小清河、魏家河、红土溪、陈家河、洞湾、堂湾、李家湾等12条支流汇入清江。红土乡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铁矿、硅矿、钒铜矿、磷矿等多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在恩施市储量最大。红土乡素有“中国窑归之乡”美誉,石窑当归早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就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1]此外,红土乡不仅有人文景观,还有革命传统。子母潭、红土集镇百年老街、六品军功黄明金故居是代表性自然人文风光。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白果坪红军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等是重要革命遗址。[1] 红土乡文化底蕴深厚,红土籍作家邓斌、杨秀武、徐晓华以故乡立意,创作的作品均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3]1989年湖北省政府把红土乡列入重点革命老区建设乡镇。[1]2020年,恩施市获评“中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之乡”。红土乡作为女儿会文化的起源地,以“文化+”“旅游+”为主线,通过举办原汁原味的女儿会民俗表演,以节会友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3] 历史沿革
乾隆末年(1795年),陈、皮二姓在九龙坡下坪中修建街道,定名为“回水溪”。嘉庆十年(1805)年改名为“红豆溪”,民国时期更名为红土溪。民国时期属恩施县第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