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支果乡位于中国云南省广南县东南部,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乡政府所在地村庄中生长的黑支果树是该乡名称的由来。历史上,黑支果乡经历了多次行政变迁,清道光五年(1825年)区域内置阿章营,民国时期几度更改管辖区划,1949年后随着公社运动实行,地区行政单元有过合并和分设。黑支果乡也是文化遗产的宝地,境内的牡宜遗址见证了两汉时期“句町文化”的繁荣。当地还保留了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如广南铜鼓舞、者太壮族传统文化和广南壮族赶花街等。2022年2月,黑支果乡被云南省爱卫办评为2021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1][2] 历史沿革
黑支果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道光五年(1825年),当时区域内置阿章营。民国时期,该地区经历了多次行政变更,包括从第三区分出设南屏乡,以及与马街区合并称第四区等。1949年11月,称南屏区。1951年,与马街区合并称第四区。1957年12月,隶马街区。1958年11月,黑支果分出成立大同公社,八宝区的夷郎、木浪2乡划归大同公社。1961年5月,大同公社改为黑支果区。1967年,区改管制委员会。1984年1月,公社改区。1988年,区改乡。[3]
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