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丏尊-抖音百科
夏丏尊(1886年6月15日—1946年4月23日),原名铸,字勉旃[zhān],后改字丏尊,以字行,号闷庵,浙江绍兴上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1][2][3] 1901年考中秀才,17岁入上海中西书院求学,因无法 交付学费,遂购得《华英进阶》《代数备旨》等书自修英文、数学。1905年,向亲友借了500元,东渡日本留学,初入弘文学院,未毕业,又转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读染织工业,1907年因经费无着回国,应聘为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其后该校改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09年与鲁迅、许寿裳等一起罢课,迫使夏震武辞职。1912年与李叔同结识,成为莫逆,旋加入南社。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自由思想,并编辑浙江教育会刊物《教育潮》;同年,因顽固势力排挤被迫离校,应湖南第一师范之聘在长沙任教,1921年回乡,在春晖中学任教。此后,又在宁波浙江省立四中、上海立达学园、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兼编《一般》杂志。1926年8月,与章锡琛等共同创办开明书店,任总编辑兼编辑所长。是年秋,兼任复旦大学国文教授,主讲中国哲学史。[1] 1930年起创办《中学生》杂志,任社长。九一八事变后,撰写《闻警》一文,呼吁“永远不要忘记这一日子!”1933年,与章锡琛创办上海私立开明函授学校;同年,与叶圣陶合著《文心》,以故事形式讲述国文知识与技能,颇受好评。1936年出任《新少年》社长,同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被选为中国文艺家协会理事、主席。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创刊,为三十人编委之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曾企图利用他的声望为日本办事,遭峻拒。1943年12月15日,被日本宪兵司令部逮捕,经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奔走营救,于25日获释。1945年11月,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1946年4月23日在上海病逝。[1] 夏丏尊著述甚多,主要有《平屋杂文》《文章作法》(与刘薰宇合著)《文心》(与叶圣陶合著);翻译有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和《近代日本小说集》等。夏丏尊将作文教学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倡导读写结合,并通过小品文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语感训练上,夏丏尊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出综合性阅读方法,以 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他的美育思想着重于通过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编辑工作中,夏丏尊以“开明精神”为核心,将文化传播和思想启迪相结合,为青少年读者提供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强调编辑应以读者为中心,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适宜性。[5][1][6][7][8][9][10][11][12][13][14] 夏丏尊被认为是20世纪前期杰出的教育家、出版家、翻译家,毕生献身教育,获朱自清赞誉。其教育思想注重知识、能力、人格培养,尤其在语文教育上成就显著。与叶圣陶等合著的《文章作法》《文心》等作品影响深远。除语文教育外,夏丏尊在翻译、文学等领域亦有卓越贡献。《夏丏尊全集》系统总结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展现其多重身份,强调文献原初性, 科学分类。他引入日本文章学知识,结合中国实际,以人的发展为教育核心,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深远影响。[15][16][17][18][19]夏丏尊被誉为民主文化战线的老战士,为中国的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80年,浙江上虞县隆重纪念夏丏尊先生诞辰100周年,文学、教育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回忆和缅怀夏 丏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