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祥寺-抖音百科
越州嘉祥寺,自竺道壹已降,五百年间,高僧相继,大师纷至,法市兴隆,佛学鼎盛。东晋义熙(405-418)初,高僧慧虔自庐山东来,游学于吴越之间,乃居嘉祥寺。虔克己导物,苦身率众,凡诸新经,皆书写讲说。涉将五载,于寺圆寂。南朝宋明帝时(465-471),长安高僧昙机善《法华》、毗昙,游学会稽,郡守王琨请居嘉祥寺。南朝梁(503-557)时,著名佛教史家高僧慧皎住嘉祥寺三十余年。慧皎,上虞人,学通内外,博究经律,每于春夏宏法,秋冬著述。撰有《涅磐义疏》等,并成《高僧传》一书,成为中国佛教于史部之传世名作。 历史渊源
据朱关莆和朱越编著的《绍兴宗教》一书中记载嘉祥寺在浙江绍兴平水镇平江村的秦望山脚下的茶山观音斗处,其东与若耶山相望,若耶溪穿越二山之间向北奔流。据佛教史料记载,嘉祥寺最初建于东晋宁康元年(373年)至晋太元三年(378)间,伟将军会稽郡守(内史)王荟为迎接高僧竺道壹居之而舍宅创建嘉祥寺。当时,高僧竺道壹自平江(今苏州)虎丘山东适秦望山下若耶溪,与高僧帛道猷(云门寺住持)相会林下,于是纵情尘外,以经籍自娱。王荟慕道壹之风德高远,特创嘉祥寺,请其上居僧首。据《中国佛教》记载,竺道壹在嘉祥寺期间乃抽六物遗于寺,造金牒千佛像,系用薄铜板槌打而成,造像艺术也有所突破,因而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赞许。竺道壹精研佛理,博通内外,又律行清严,故四远僧尼,八方德众,咸依附咨禀,时人称为“九州都维那”。此时,佛教之般若学颇盛,乃演有六家七宗之说,而竺道壹即为“幻化宗”之代表人物。 陈隋间,有王羲之之七世孙 ,名法橘(一说名法极)者,与其兄(一说侄)孝宾于嘉祥寺出家,即智永与慧欣。智永书法精湛,尝以真草诸体书千字文八百幅遍施浙东诸寺。一时,求书者若市,致门限为之洞穿,乃裹以铁片,故其宅被称作“铁门限”。智永曾瘗[yì]秃笔而筑退笔冢,并制铭志。后移住吴兴永欣寺,晚年乃居于长安西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