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玉哭灵-抖音百科
《宝玉哭灵》(又名贾宝玉哭灵)是越剧《红楼梦》的经典选段,常演剧目,越剧徐派小生代表剧目。[1][2][3]取材自原著《红楼梦》中简略描写的宝玉在众人陪同下至潇湘馆哭祭黛玉的情节,而越剧由此改编了一大段贾宝玉哭灵戏,让宝玉抒发他的委屈及对黛玉的痴心、赞美,并且唱出观众替贾宝玉郁结在胸中的情感。[1][2] 1945年3月芳华越剧团《红楼梦》的最后一场《贾宝玉哭灵》是越剧第一次创作“宝玉哭灵”戏,该场演出由红英担任编剧,尹桂芳饰演贾宝玉。[1][2]1958年,由徐进改编,徐玉兰饰演贾宝玉的越剧《红楼梦》上演,《宝玉哭灵》的唱腔成为徐派的代表作之一。[3][1][2]1962年,徐玉兰版本的《红楼梦》被拍成戏曲电影《红楼梦》。[1][4]导演李翰祥看过徐玉兰的表演后,将其风格及唱腔运用到1977年上映的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中。[4][5] 越剧《红楼梦》中增设“宝玉哭灵”唱段,是戏曲艺术立体审美的需要及魅力所在。该选段充分发挥想象,抓住原著中的描写空白,让贾宝玉充分抒发内心郁结之情。[1][2]“宝玉哭灵”这段情节也是《红楼梦》曲艺中改编最多的曲目之一,如被改编成粤剧、弹词开篇、淮剧等剧种曲目。[1] 创作背景
原著《红楼梦》中有关宝玉哭灵的描写十分简略,小说九十八回,宝玉得知黛玉已死后,在贾母、王夫人、宝钗等众人的陪同下,至潇湘馆哭祭黛玉。[1]1917年,越剧的一些班社进入上海,在上海城市文化通俗性的影响下,越剧演变为以才子佳人为主题,由此在20世纪40年代,越剧《红楼梦》选择宝黛爱情故事为故事主线,以黛玉焚稿而亡,宝玉哭灵、出走为结局,创作了宝玉哭灵的选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