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yǎn]城区(英文名:Yancheng Qu)是中国河南省漯河市辖区,漯河市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漯河市中部,东与召陵区、周口市西华县接壤,西与舞阳县、许昌市襄城县交界,南隔沙河与源汇区相望,北邻临颍[yǐng]县,总面积413平方千米。[1]截至2023年10月,郾城区下辖3个街道、6个镇、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1个省级精细化工专业园区,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269号。[5][6]2023年,郾城区地区生产总值273.9亿元、增长5.2%,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3位,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增速居全市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2亿元、增长7.2%,增速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亿元、增长9.3%,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3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5元、增长7.1%,增速居全市第1位。[7]截至2023年末,郾城区常住人口50.55万人。[2] 郾城区素有“古郾子国”之称,是龙山文化发祥地、文宗字祖许慎故里、岳飞“郾城大捷”古战场,境内有五千年前龙山文化中期的高台建筑郝家台;西周常娟望夫盼归、孔子传道讲学圣地的历史见证—化身台寺;建于北宋,中国国内唯一印证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彼岸寺石刻经幢;清道光年间的八角琉璃井、镇河铁牛等人文景观,同时也是开国将军苏进、张万春将军故里。西周为郾子国。西汉置郾县。隋改郾城县。1960年7月并入漯河市,1961年10月复设郾城县。1986年改属地级漯河市。2004年撤销郾城县,设立郾城区,隶属漯河市。[6][8][5] 郾城区地处河南省中南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9℃,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7.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4℃。耕地面积40.5万亩,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及全国生猪调出大 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工业主导产业有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绿色建材,建有漯西工业集聚区,建有生物医药产业园、食品微生物产业园等。郾城区交通便利,距新郑国际机场90千米,有京广铁路、漯宝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过境;区内孟庙车站,为漯河火车站的货运站。旅游资源丰富,有沙澧河风景区、彼岸寺石经幢、敕修石磙[gǔn]城等名胜古迹,其中彼岸寺碑、郝家台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 历史沿革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已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