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病毒科

感染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病毒
星状病毒科是一种感染哺乳类和鸟类的病毒,最早于1975年在人类腹泻爆发后被电子显微镜发现。星状病毒科包括人星状病毒、猫星状病毒、猪星状病毒、绵羊星状病毒、貂星状病毒、火鸡星状病毒和鸟肾炎病毒等。星状病毒科的基因体为不分节的正股RNA,没有套膜,蛋白壳体为正20面体,直径为28-35纳米,具有五或六个尖角的星形表面结构。星状病毒科主要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可引起腹泻、下腹痛等症状。在动物中,星状病毒科也会感染胃肠道,但也可能导致脑炎(人类和牛类)、肝炎禽类)和肾炎(禽类)。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星状病毒已被证明是幼儿胃肠炎的重要原因。

病毒介绍

星状病毒,是一种感染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病毒。
人星状病毒于1975年从腹泻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球形,直径28-35nm,无包膜,电镜下表面结构呈星形,有5~6个角。核酸为单正链RNA,7.0kb,两端为非编码区,中间有三个重叠的开放读码框架。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