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仁

朝鲜王朝后期的佛教僧侣
李东仁(朝鲜语:이동인,1849年?—1881年?),朝鲜王朝后期佛教僧侣,开化党的先驱之一。1879年受金玉均等人委托东渡日本,考察新式文物,归国后在朝鲜早期开化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被后世称为“开化僧”。1881年第三次渡日时失踪,被暗杀的可能性很大。

锐意开化

李东仁本贯遂安李氏,生于朝鲜庆尚道梁山(一说釜山),1864年出家为僧,法名“浅湖”(一说“西明”)。他是釜山梵鱼寺的僧侣,也有一说他属于釜山附近的梁山通度寺。李东仁曾在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郊外的奉元寺活动,与早期开化思想家刘鸿基(刘大致)过从甚密,刘鸿基从他那里修习佛学,而他则从刘鸿基那里接受了开化思想,开始致力于朝鲜的文明富强。据《花房义质关系文书》中所收录的《东仁闻书》记载,李东仁称刘鸿基为“以先辈受敬仰之人”,可见刘鸿基对李东仁的影响。通过刘鸿基,李东杰结识了金玉均等青年开化派官僚,李东仁曾谓:“予同志之巨擘而可依赖者,弘文馆校理金玉均是也。……出身素封之高门,才德兼备,十分谦让,颇爱敬志士”。
除了与国内开化派人士的交往,李东仁很早就与日本接触。《江华条约》签订后,朝鲜开港,日本人开始出没于朝鲜境内,李东仁在当时便与日本办理公使花房义质一行的通译官本愿寺僧侣枫玄哲交往,开始接触新文明。1877年,日本京都东本愿寺的和尚奥村圆心来朝鲜传教,在釜山建立东本愿寺别院。最晚从1878年9月开始,李东仁就频繁出入别院,与奥村圆心等人往来,不仅探讨佛教,还有机会接触新式文物,甚至还曾登上日本军舰“比[ruì]”号参观,极大地开拓了视野。
1879年春,李东仁来到汉城,有一天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徐光范徐载弼等开化党人士前往奉元寺拜访他。李东仁给他们出示了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照片和一本叫《万国史记》的书,开化党人十分好奇,争相传看。金玉均便问李东仁还有没有这类书,李东仁回答说没有,只有这一本,但有钱可以弄到很多。金玉均又问他从哪里搞到这些东西,李东仁说:“我是釜山人,由于懂些日语,又去过几次日本(此处可能是夸大其辞,将他与日本人的交往说成是去过日本,也有可能是徐载弼回忆有误),因此可以把这些东西弄到手。目前,日本人广交西洋人,又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洋的各种制度,正以此振兴本国文明。”金玉均听说后当即给了李东仁一些经费,委托他潜入日本带来更多新式文物。由此开始了李东仁的日本之行,而李东仁渡日又是开化党形成后最早的活动,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李东仁也成为朝鲜近代史上私费渡日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