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贵

清康熙末年台湾农民起义军的首领
朱一贵(1689年—1721年8月),[1][2]原名朱祖,[2]福建长泰人,[1]清康熙末年台湾农民起义军的首领,[1]有“小孟尝”的雅号。[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随父迁居台湾,[1][3]先在分巡台厦兵备道衙门当“辕役”的差事,后在罗汉门以养鸭为生。[3]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十九日,朱一贵因不满官员横征暴敛,于凤山(今台湾高雄罗汉门举旗起义,拉开台湾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首战攻冈山汛(在今高雄县境内)。同年四月二十七日,朱一贵率义军与杜英君部会师集结。五月,朱一贵率军在台南大败清军,攻占台湾府治和凤山县,继而攻破诸罗县(今台南市佳里镇),从而占领了台湾除北部淡水以外的所有地区,起义军正式建立政权,朱一贵称“中兴王”(俗称鸭姆皇帝),建元永和,设国师、太师、国公等官爵。[1][3][4][5][2]新朝成立后,因朱一贵派兵攻打强掳妇女的杜英君,导致闽、客两派内部分裂相残。而后清军反攻,起义军被击破消灭。同年闰六月五日,朱一贵率部抵达沟尾庄,误中杨旭、杨雄的伏兵,半夜被清军袭击,不幸被俘。次日,朱一贵被押送受审。同年八月,朱一贵被押往北京处死。[2][3][5]
朱一贵领导的台湾农民起义规模大、历时短,在台湾历史上影响深远。[3]

人物生平

朱一贵出生于福建漳州地区的一户养鸭人家。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朱一贵跟随父亲,由唐山过黑水沟到台湾谋生,先在分巡台厦兵备道(当时台湾最高行政机关)衙门当“辕役”(类似今之科员)的差事。由于官员腐败无能,朱一贵只好去职到民间求发展,来到罗汉门(今高雄县内门乡)养鸭为生。由于出身养鸭人家,懂得鸭子习性,并善于训练,大家就称他为“鸭母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