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

固态速溶茶
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3]茶膏的品种,古代主要有玉婵膏、耐重儿、邕湖含膏和黄色、青色、紫色、黑色茶膏。现代茶膏有10余种,主要有黑珍珠、玉龙胜雪、红运当头等品种。[4]
茶膏起源于唐代。在《十国春秋》中记载,公元937年茶膏以贡品入贡。茶膏的形成是在宋代,但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废除了茶膏的生产,全部改为散茶[1]到了清代,茶膏又得到重视,成为皇室御用,到乾隆年间清宫御茶房开始对茶膏的生产进行改进,其成为宫廷制品,并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使节。[1]当今的茶膏研发在宫廷普洱茶膏的基础上,采用以纯净水为介质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制作茶膏。通过纳米级的工艺,剔除了有害的重金属、农药分子以及超标的氟离子等物质。[5]
茶膏中含有茶多酚多糖、色素、咖啡碱茶氨酸,这些集合成有机的整体,为人体提供诸多的营养成份与保健因子,其被誉为“茶中黄金”。[1]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茶膏,性味甘,苦,凉。具有清热生津,宽胸开胃等功效,[1]其既可内服还可外用。[6]清宫御用普洱茶膏还具有潜在收藏价值。[7]

名称由来

茶膏的名称首次出现在《十国春秋》中,南唐文通二年(937年)“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