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

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的前身包括第48军军部第144师、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师、第219师、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以及1949年长沙起义中的国民党军一部。该军在解放战争中参与了多次战斗,包括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平津战役等。在1955年的军队改革中,第55军被裁撤,其部分部队被编入其他军队。

部队前身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的前身是第48军军部及第144师和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等部。
第144师的前身系1947年10月由冀察热辽军区乌丹军分区直属部队和热辽军分区一部合编组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成立时,独立第3师改编为第33师,归第11纵队建制,纵队副司令周仁杰兼任师长,陈文彪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隆化、平泉、昌黎、北戴河绥中锦西等战斗。1948年10月,参加冀东北宁线作战。同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第144师,副军长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1949年4月,随军南下,参加渡江、赣南追击等战役,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湖北及赣西南广大地区。9月,该师兼宁都军分区,张书祥兼任司令员,李庭序、钟文法分别兼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担任宁都雩都兴国石城广昌会昌、寻邬、瑞金等地的剿匪任务。
第145师的前身系抗战胜利后,在阿城成立的哈东保安司令部,何延川任司令员,下辖3个大队。1945年11月,温玉成率新四军200余名军政干部到达哈东后,以哈东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成哈东军分区,温玉成任司令员,董浩然任政治委员,并将原辖之3个大队改编为第1、第2、第3团。担任哈东地区的警戒和松江地区的剿匪任务。1946年11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奉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以哈东军分区机关一部及第1、3团与哈北军分区之第4团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温玉成任师长,张池明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和东北夏、秋、冬季攻势。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成立时,独立第2师改编为第34师,归第12纵队建制。10月,参加解放东北最后一战。11月28日,第1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第34师改编为第145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参加了天津战役。1949年4月,随军南下,先后参加了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1月,兼管平乐军分区,执行剿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