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

生活在海洋中的腹足纲贝类统称
海螺(英文:Sea snail),[1]海贝中的一类,[2]是对海洋中生活的腹足纲Gastropoda)贝类的统称,如凤螺Babylonia)、玉螺Natica)、红螺Rapana)等。[2][5][4]不同的海螺体型差异很大,较大者体长达80厘米以上,最小者体长不足10毫米。[6][7]其外壳形状多样,包括扁螺旋形、盘螺旋形、马蹄形、锥形、塔形、蛋形、纺锤形、不规则形等。[8]根据螺旋的方向可分为右旋螺左旋螺[9][10]
海螺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均有分布,多数喜欢栖息在藻类丰富、散布岩石的沿岸浅水区和潮间带[2][3]捕捞业和养殖业是欧洲亚洲和美洲许多国家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11][12]养殖模式既可以采用粗放型海上网箱养殖,也可以采用精细化池塘混养。[13][14]
海螺的价值多种多样:一部分经济型海螺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12]日本、中国等国螺肉常被用于制作经典菜式。[15][16]一些海螺则可被应用于制药领域,[17]中医认为海螺味甘、性凉,归肝经,主治肝热目赤、目痛和心腹热痛。[18]另外,海螺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可用于珠宝制作。[19][20][21]海螺的形象还出现在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传说故事当中。[22][23]

起源演化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最早的海螺可能在古生代寒武纪时期就已出现。[9]早期寒武纪(约5.4亿~5.3亿年前)的化石中可以识别出螺类,有八个螺类群几乎同时出现在化石记录中。[3]这些螺类中最原始的有一个简单的帽状壳,壳的中心有一个或多个几乎中央的尖峰;在形态上更为先进的形式中,壳上有凹陷、凹槽、扶壁或管道。这些寒武纪的螺类中有些也有螺旋卷曲的壳,而最先进的螺旋卷曲类群则发展出不对称的、螺旋下降的壳。这些早期的类群主要栖息在岩石、石头、洞穴、裂缝等提供庇护的地方,而不是在当时的开阔礁石或裸露的岩石上;有些也生活在软海底环境中。[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