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是一道以大白菜、青菜、野生西红柿等为原料的菜品,主要分为白酸和红酸。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酸汤,如苗族酸汤、侗族酸汤、水族酸汤、布依族酸汤等。其中,苗族酸汤最为著名,其制作方法是将米用大量的水煮半熟后,用漏斗过滤,将淘米水放到腌制坛里,煮饭时热的米汤倒入腌制坛里和淘米水充分混合,米汤不会马上酸,只要腌制坛子里还剩一点点酸汤,只要2天左右就会全酸了。酸汤时间长点了就会因发酵过度而发臭,所以酸汤在做饭的时候天天都换,加淘米水或米汤均可。据传说,酸汤的食用历史悠久,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改用热米汤经自然发酵及其他许多做法。[1]
酸汤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苗岭山上居住着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仅长得貌美,能歌善舞,且会酿制美酒,她酿的酒有幽兰之香,清如山泉。方圆几百里的小伙子都来求爱,凡来求爱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酿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这碗酒,只觉其味甚酸,心里透凉,但又不愿离去,当夜幕临近,芦笙悠悠,山歌阵阵,小伙子们房前屋后用山歌呼唤着姑娘来相会,姑娘就只好隔篱唱着:“酸溜溜的汤哟,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哟听阿妹来唱,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这个传说说明酸汤的食用历史悠久,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制的,后改用热米汤经自然发酵及其他许多做法制成。 常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