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

北宋御史大夫
曹玮(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宝臣,是北宋时期的名将,出生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他是枢密使曹彬的第四个儿子。曹玮出身将门,年轻时就展现出沉勇有谋的特点,并对《春秋三传》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少年时随父亲在外任职,并在宋真宗即位后被任命为渭州知州。在这个职位上,他严明驭军,实行严厉的赏罚制度。后来,他担任镇戎军的知军,成功招降外族并袭破李继迁的势力,同时利用地形修筑工事,巩固了边防。曹玮还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之后,他与秦翰一起在武延川破坏了章埋族,并分兵灭拨臧于平凉,多次立下战功。在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他在三都谷大破吐蕃军队,斩获颇多。曹玮的官职逐渐升迁,最终成为宣徽北院使和签书枢密院事。然而,因为宰相丁谓的诬陷,他被连续贬职至莱州知州。晚年,曹玮历任青州、天雄、永兴和河阳军的知州,最终官至彰武节度使,并被封为武威郡公。天圣八年(1030年),曹玮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他被追赠侍中,并被谥号为“武穆”,后世称他为“曹武穆”。在嘉祐八年(1063年),他被配享仁宗庙庭。曹玮为将四十年,从未败绩。他治军严整,被称为“平时甚闲暇,及师出,多奇计,出入神速不可测”。自从三都谷之战后,他的声名“威震四海”,敌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会捂住额头。

人物生平

少年老成

曹玮生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六月二十日(7月22日),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第四子,曹彬任武宁军、天平军节度使时,曹玮都在军中任牙内都虞候。他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尤精于《左氏春秋》。[1]
曹玮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