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是封建时期直属帝王的军队,也称御林军、禁卫军,主要职责是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1] 中国禁军历史悠久,统治者从军中选拔精锐组成禁军。[1]周朝时期将禁军按其任务区分为“腹心之卫”“重兵之卫”和“环列之卫”三部分。[1][2]秦朝实行皇帝、皇宫、京城三级保卫的禁军体系,分由郎中令、中尉、卫尉来统领各部禁军。[1][3]而西汉将中尉统领的京城禁军称为北军,而卫尉统领的护卫禁军称为南军,此时期禁军会出征塞外。东汉在西汉禁军制度基础上加以改进,裁减郎卫和南军员额,且禁军中不再称南军,此时期的禁军频繁参与宫廷争斗。东汉末年,曹操建立中央军,汉末时期的禁军开始参与割据天下的战斗。[1][4][5]曹魏时期,禁卫体制沿袭秦汉,设置宫殿内、皇城、京师三条防线。西晋时期,朝廷禁军进行调整,中军由“七军”“七校尉”、东宫卫率等部组成,而东晋时期的权臣控制禁军并左右皇室的命运。此外,两晋已形成东宫宿卫体系。[1][6]南朝宋、齐、梁、陈的禁军分为内军(又称台军)和外军,此时期的禁军开始卷入皇权争斗。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