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南宋词人、诗人、音乐家、书法家
[kuí](约1155年-约1221年[1]),字尧章。因曾经居住于吴兴的白石白石洞天,其友替他取字白石,又号白石道人[2]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祖籍天水,七世祖迁饶州[1]南宋杰出词人、诗人、音乐家、书法家。
姜夔一生清贫。姜夔约十四岁时,父亲因病去世,随后寄居在姐姐家中[2]。二十岁后,姜夔在湘、鄂、江、浙等地辗转旅居十余年以谋生计。淳熙十三年(1186年),姜夔在长沙结识萧德藻,自此通过萧交游往来杨万里范成大等诸多名士,萧德藻亦因看重姜夔才华,将自己的侄女许配与他[3]庆元三年(1197年),姜夔上书朝廷,论及雅乐庆元五年(1199年),与试礼部却未及第,由此终身不仕[1]嘉定十四年(1221年)前后,姜夔卒于杭州西湖,葬于西马[chéng][1]
姜夔在在诗、词、曲、书多方面均有成就,他的文学创作素来以清、雅著称,是清雅派的代表人物[2]。传世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等,存词八十多篇,诗一百八十多首[4]。其中主题,包括隐逸山水之趣、怀才不遇之悲、思乡怀人之苦,更有爱国忧民之思[2]。最具代表性的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作品[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