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如辉

作曲家
许如辉(1910–1987),中国流行歌曲、电影音乐、古典乐曲、戏曲音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活动家。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曾用名许如煇、许吕吕、水辉、白沙、白水古牧、代鲁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10年7月10日,出生于浙江[shèng]县。幼年家境贫困,念过3年私塾。新昌尚素公学毕业后,即到浙江余姚学徒。之后,舅父将他带到上海。1925年,许如辉15岁时,加入上海大同乐会,成为会内最小的会员,师从国乐大师郑觐文,学习吹奏民族乐器。
上海大同乐会会员,师从郑觐文[1],参与整理并演奏古乐《国民大乐》和《春江花月夜》等,摄有电影和灌有唱片。精通乐器百余种。二十年代末成为中国流行歌曲先驱者之一,作品多为描写社会底层平民生活,有《永别了我的弟弟》、《卖油条》、《缝穷婆》等百余首。

个人作品

1931年为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作曲,代表作有《翡翠马》、《女权》、《劫后桃花》等,胡蝶主演。同期谱写了《华夏之风》、《古渡扁舟》、《锦绣乾坤》、《赏春曲》等器乐曲,在上海民营电台播出。1935年创作了中国首部民族交响乐《壮志千秋》,曾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海)上演奏。抗战重庆时期,任大同乐会乐务总干事,陈立夫倡议的中国国乐团团长,大同国乐难童教养院院长,制作军笛等乐器四千余件,分发军营,编练乐队,培养难童,公开演奏,支持抗战。
作曲代表作有《寒夜闻[tuò]》、《董小宛》、《忠王李秀成》、《国家典礼乐章》、乐剧《木兰从军》等。1947年始为上海戏曲界作曲,代表作有越剧《真假夫人》、《借红灯》;沪剧白毛女》(全国首届戏曲会演音乐红花奖)、《罗汉钱》、《为奴隶的母亲》、《家》、《陈化成》等;滑稽《三毛学生意》等。剧作有《木兰从军》、《少奶奶的扇子》、《渡江侦察记》等。全部作品三百余部。作曲特点:韵味十足,民族化、旋律化、情节化和人性化。2007年被上海虹口区文史馆列为居住该地的爱国人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