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干尖线虫

滑刃科滑刃线虫属害虫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又称贝西滑刃线虫,滑刃科滑刃属害虫,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1][2]。雌虫头部圆、无环纹、略缢缩,头架略骨化。口针长10~13微米,口针基部膨大;中食道球卵圆形,中食道球瓣显著;后食道腺从背面和近背面覆盖肠,覆盖长度是体宽的4~8倍。雄虫单精巢、前伸;交合刺玫瑰刺形,但无基顶,基中等发达。尾呈圆锥形,尾端有1个尾突,尾突上有2~4个小尖突;有3对近腹中乳突,第一对位于泄腔区,对位于尾中部略后,第三对位于近尾端[3]
水稻干尖线虫是迁移型内/外寄生线虫,可以在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寄生,以在植物的地上部寄生为主。该线虫比较耐干燥,在干的稻壳内可存活2-3年,但在稻田中残存的稻壳中只能存活4个月,并且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1-25℃,在23℃时完成一代只需8天,在13-42℃下均可正常发育,当温度低于13℃时停止发育,这是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3]
水稻干尖线虫典型寄主是水稻,其他寄主作物有粟、小麦、草莓、玉米甘薯、大豆、蔬菜、麻类、花卉和杂草等。常见的花卉寄主有菊花、兰科晚香玉绣球凤仙花大丽花、木槿等[1]。水稻干尖线虫所引起的水稻干尖线虫病在世界各国水稻产区均有发生,被列为全球危害最为严重的十大植物寄生线虫之一[2]

形态特征

雌雄虫体都为细长蠕虫形,体长620~880μm,头尾钝尖、半透明。体表环纹细,侧区有4条侧线。雌虫比雄虫稍大。唇区扩张,缢缩明显,口针较细弱,约10μm,茎部球中等大小。中食道球长卵圆形,峡部细。食道腺覆盖肠,覆盖长约为体宽5~6倍。排泄孔距虫体前端约58~83μm处。阴门位于虫体后部,阴门唇稍突起。卵巢1个,前伸,较短,常延伸到虫体中部稍前方。卵母细胞2~4行排列。受精囊长圆形,充满圆形精子。雄虫尾向腹部弯曲。交合刺强大,呈玫瑰刺状。尾末端有星状尾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