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弘绪(1597-1665),字士业,号石庄,江西南昌新建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
人物经历
陈弘绪原名弘绪,因避清帝弘历讳,清朝书籍改称宏绪。出身于官宦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曾随其父至各地收集典籍。明末,陈弘绪以诸生承父荫,明末,荐授晋州知州,在晋州、潮州、舒州、庐州等地任知州、推官等职,与阁臣刘宇亮不和,被劾,谪[zhé]湖州经历,视长兴、孝丰二县事。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清初屡荐不仕,隐居章江,辑《宋遗民录》以见志,晚年致力著述。陈弘绪工古文,与徐巨源齐名。明末,公安、竞陵学说盛行,文风颓废,他与贺贻孙、徐巨源、万茂先、曾尧臣等结社豫章,崇尚欧阳修、曾巩,在江右独开新风,为人推为“上掩艾千子而下启魏叔子”的古文名家,他的作品多被选入《江右古文选》。他还工诗,他的《江城怀古诗》六十首,堪称遗民诗之佳作,一时和者甚众。晚年作品流露出“白头未遂丹砂愿,烟雾苍茫去荷锄”的隐士情怀。 崇祯十一年(1638)冬,多尔衮率清兵分路南下攻明,从墙子岭(今密云)人长城,明京师戒严。首辅刘宇亮自请督察军情,行至保定,值总督卢象升阵亡,乃过真定府,闻清兵将至。刘宇亮贪生怕死,不敢与清兵作战,急趋晋州欲躲避清兵。“知州陈弘绪闭门不纳,士民亦歃[shà]血誓不延一兵。〔刘〕宇亮大怒,传令箭亟纳师,否则军法从事。弘绪亦传语曰:‘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chú]粮不缴 责有司,欲人城,不敢闻命’。十一月清兵来围城下,弘绪登城死守,激军民以大义,并与之共艰苦,时岁大寒,弘绪授军民浇冰筑城,滑不能攀坚不可破,清兵攻数昼夜不下,围城四十余日,民勇席氏老全跃马提戈,保弘绪寝食城上,乘大雾袭虏中军于卧龙岗,捷虏兵乃退,城与居民得安。弘绪自己亦称:“囊予刺晋州,适岁试之役甫毕,虏(清兵)遽[jù]薄城下。” 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末,遣锦衣卫百户徐光耀将陈弘绪逮捕,二月人狱。晋州百姓仕绅上万言表为之鸣不平,愿代其罪者有千人,另有韩席刘李赵苑杨等姓大户捐财托晋州籍吕姓京官在王公贵胄间替弘绪活动,一时间朝内亦哗然百官保奏“晋州在京师外围,此守城之捷鼓舞了明军士气,亦使清兵受挫。明守城者如都象弘绪这样,则清兵无可奈何,大明江山可保。”三月二十一日崇桢[zhēn]下诏刑部:“奉上传以保全晋州故,谕令刑部速结。”四月刑部上奏恩准,陈弘绪免罪降二级调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