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鸣吉-抖音百科
崔鸣吉(朝鲜语:최명길,1586年—1647年),朝鲜王朝中期宰相、阳明学者、西人党重要成员。字子谦,号迟川、沧浪,本贯全州崔氏。 1605年科举及第,进入仕途,光海君年间因反对“废母”而被罢官,其后参与仁祖反正,受封完城府院君,作为功臣而参与朝政决策。在丁卯胡乱、丙子胡乱中力主和议,遭到舆论唾骂。后被仁祖重用,于1638年至1640年出任领议政,任内潜通明朝,1642年因事泄而被清朝羁押于盛京,1645年回国,两年后去世,谥号“文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鸣吉生于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朝鲜宣祖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童年时代在“壬辰倭乱”的烽烟中度过,对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的苦难有深刻的体会。少年时代师从李恒福(号白沙)、申钦(号玄轩)两位学者学习经史,并与朝鲜文人赵翼、张维、李时白交往,号称“四友”。此时他已颇有名气,“其誉藉甚,流辈以一识面为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宣祖三十八年)参加科举考试,获增广文科丙科及第,从此步入政界。光海君即位后历任工曹佐郎、兵曹佐郎等官职,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光海君六年),崔鸣吉因受仁穆王后幽闭事件牵连而被罢黜官职,其后又连遭母亲和父亲之丧,连续9年没有出仕。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朝鲜发生宫廷政变,光海君被废,其侄绫阳君李倧[zōng]即位,是为朝鲜仁祖,史称“仁祖反正”。崔鸣吉参与了这次政变的全部过程,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奇谋密计,多出其手”,起事时间也是由他卜定。仁祖反正成功后,除授吏曹佐郎。同年闰十月录靖社功臣一等,封完城府院君,擢[zhuó]为吏曹参判,此后崔鸣吉的仕途开始飞黄腾达。仁祖即位后第二年,即发生李适之乱,崔鸣吉被任命为总督副使,赴战场前线宣谕圣旨,并亲临督战。其后历任弘文馆副提学、司宪府大司宪、刑曹参判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