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空间望远镜

1990年美国发射的太空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英语:Hubble Space Telescope,缩写:HST),又名哈勃太空望远镜。哈勃望远镜以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的名字命名,[2][3]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一颗卫星,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三大天文台之一[a][1][5][7]
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23年提出的空间望远镜概念。[8]1946年,美国天文学家莱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强调了在太空中安置望远镜的优势。[9]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规划“大型太空望远镜”,但由于成本问题,项目曾一度停滞。[10][11]1978年,得益于欧洲航天局和合作伙伴的支持,项目获得美国国会拨款并重启。1982年,望远镜以爱德温·哈勃命名,原定1983年发射,但因技术和资金问题推迟至1986年。后因航天飞机事故,发射再次延期。1990年4月24日,哈勃望远镜终由“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入轨。[9][10]初期,其主镜研磨错误导致观测能力受损,直到1993年通过维修任务才得以纠正。[12][13][14]
哈勃望远镜其五个主要仪器在电磁波谱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进行观测。哈勃望远镜的轨道位于地球大气层的畸变之外,这使其能够捕获极高分辨率的图像,背景光线明显低于地面望远镜。它记录了一些最详细的可见光图像,从而能够深入观察太空。哈勃望远镜的许多观测结果带来了天体物理学的突破,例如确定宇宙的膨胀速度。[15][16][17]截至2023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历了5次太空维修,预计它将持续服役到2030年至2040年。[18]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b],其由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c][19][20][21]

简史

研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