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性论-抖音百科
《物性论》( 拉丁语: De Rerum Natura ; 英语 : On the Nature of Things ) [b] 是 古罗马 哲学家 卢克莱修 (Titus Lucretius Carus,约公元前94-前44年) [a] 所著的哲学长诗,文艺复兴时期(1417年)由 意大利 人文主义 者波吉奥(Poggio)重新发现并开始流传,首印本于1473年出现。该著作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了 德谟克利特 和 伊壁鸠鲁 的 原子论 与 无神论 思想,是古罗马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 [5] [3] [6] 《物性论》全书共六卷,长达7400余行,用六音步诗体,无脚韵, [1] 以歌颂、赞扬 爱神维纳斯 为始,以公元前430年 雅典 大疫为终。六卷均由序诗和正文组成,序诗叙述本卷主题,表明写作意图,1卷、3卷、5卷以及6卷兼有对 伊壁鸠鲁 的热情赞颂,正文则对主题展开论述。 [7] 从内容来说,《物性论》可被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部分包括第一、二卷,主要讨论了原子论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其中第一卷研究宇宙的终极构成物(本原),提出宇宙由在无限空间中运动的无数 原子 构成,主要讨论了原子与虚空的存在、原子的性质以及宇宙的无限性等问题;第二卷主要讨论原子的运动和形态、原子在事物中的结合以及无数世界的理论。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卷,主要论述灵魂问题,其中第三卷主要讨论灵魂的本性及其生灭,包括灵魂与心灵的区别、灵魂可朽等问题;第四卷主要讨论感觉与思想的心理、生理机制。第三部分为第五、六卷,着重解释人类所处的世界,其中第五卷主要讨论世界及其形成、 天文现象 、生命与文明的起源;第六卷则主要从 原子论 出发解释各种不寻常的自然现象。 [8] [1] 《物性论》中的 无神论 思想使得否定宗教根基的伊壁鸠鲁哲学在 罗马 时代颇有影响,成为 基督教 传入 罗马帝国 的主要对手, [9] 其还推动了 文艺复兴 、 启蒙运动 以及19-20世纪的思想论战,格林布拉特 [c] 认为,正是《物性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见天日开启了西方文明走 向现代的序幕,进而改变了全人类的历史。 [10] 众多学者都将《物性论》看作重要的精神资源,与其中的宗教、科学思想展开对话,并将其影响拓展到了政治伦理等领域。在 自然科学 领域,解释世界方面的成功逐渐使 上帝 成为多余的假设,更激烈的对 宗教制度 乃至旧政治体系的批判应运而生。19世纪时,《物性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