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乾

明朝时期的海盗
林道乾,明朝海盗,又名林悟梁,生于广东省潮州府澄海县(潮州人)苏湾都南湾村(今属湾头镇)。[1]青年时曾为潮州小吏,善机变,有智谋。因走私贸易,为朝廷所不容,遂聚众抗衡官军,并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率战船50余艘自南澳岛诏安,陷山南和厩下等村,为都督俞大猷所败,退往台湾北港(今台湾北港溪下游一带),监造战船,旋复回潮州。隆庆元年十二月(1568年初)至翌年(1568年)三月,围攻澄海溪东寨,寨陷。后受招抚,安置于潮阳县招收都,但附者日众。万历元年(1573年)总兵张元勋等合兵围剿,他率众突围,到达柬埔寨,被柬埔寨王任命为把水使。明朝制置使刘尧海后闻林道乾所在,乃传令搜捕,但其时林道干已潜回潮州,发掘往时埋藏的金银财宝,又招募百余名潮人,带往暹罗,改名为林悟梁,与[xiān][shà]血为盟后,定居北大年(今泰国南部),任掌管该港客长。北大年港因而被称为道乾港。一说他后来在试用自制的大炮时被炸死。

人物生平

明嘉靖末年,道乾常公行南海上活动,专以剽略为务。初,偕同朱良宝(澄海人)率众3000人归降朝廷地方官,得食膏腴田千余亩。至“隆庆时朝廷横海将军郭成常调道乾及莫应敷(原许朝光部下,后杀朝光)征战曾一本(大莱芜一战,一本投海死),乾剑斩辛继新老末献。于是军中大事悉咨询乾(明《武功录·林道乾诸(朱)良宝林凤列传》以下称《乾传》)。“乾为人有风望,智力无二,好割据一方自雄。所至辄不忍贪淫之性,掘人坟墓,淫人妻小,蚕食人田土。常擅山海之禁以为利”《乾传》。明中叶,朝廷在沿海实施海禁,严令边民不得引寇入境,不得与外夷作买卖。
至明嘉靖年间海禁更严,而道乾则组织200余人与朝廷抗衡,以武装掩护海上商贩活动,骚扰官军。他冲破禁令而获利。其时,“里中皆畏乾,莫敢有后言,偶有人侦伺他,道乾闻知必大怒。‘据膏腴之田,以自安固’。他自谓不能居人下,恒欲收招海上精兵,发动举事《乾传》。
嘉靖四十二(1563)在一次抗争中,道乾被朝廷都督俞大猷所追逐,遁人鸡笼(今台湾基隆,见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五)。后退赤嵌城(今台湾台南)。道乾遂以此为踞点,名北海(《清·一统志》古迹)。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乾监督造船50余只,以南澳为基地,攻福建诏安五都等地,又被闽都督俞大[yóu]所败。是时倭寇扰闽,为大将戚继光所破,倭遁去,居于此,道乾怕为寇所并,又惧官军追击,率众抵占城(越南中部),攘其边地以居(《明史》·鸡笼传),旋又回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