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拱辰-抖音百科
丁拱辰,机械工程专家。最早系统考察了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构造并研究制造了中国火器。在中国首先进行了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模型制造。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关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著作,为创建中国近代机械工程做出了贡献。 个人经历
丁拱辰(1800——1875),又名君轸[zhěn],字淑原,号星南,福建晋江人,回族,家住晋江县海滨的陈埭[dài]乡岸兜村。始祖赛典赤·瞻思丁,系阿拉伯贵族,入仕元朝,官拜平章政事行省云南之职。丁拱辰是瞻思丁的第十八代孙。其父名宗璧,是个商人。丁拱辰年幼时,父亲赴浙东、台湾等地经商,全靠母亲纺纱织麻,勤俭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小时入村塾读书,对天文历算很有兴趣,十一岁因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参加农业劳动,在田间牛背上坚持自学,获得了不少的文化知识。以后家境好转,纳赀[zī]捐监生,十七岁,“弃儒就贾”,随父到浙东经商,二十岁跟叔父到广东。在此期间,他继续坚持自学。他爱好研究天文,常于静夜仰观星象,得到启发,对古代天文仪器璇玑玉衡进行改造,制成象仪全周仪,以测量度数,推算时辰,很是准确。道光十一年(1831年)他出国谋生,先后到过菲律宾的吕宋诸岛和西亚的伊朗、阿拉伯半岛等地。他出国时,把自己制造的全周仪带到船上,测量水程的远近、地势的高低、北斗的方位,计程抵岸,准确无误。引起了西方司航人员的重视和赞扬,把所藏的书籍图样借给他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从中悟出炮位、造船的原理。嗣后他航经各地时,更加注意考察访问,加以发挥改进。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丁拱辰从海外游历回国时,正值鸦片战争爆发,“南中夷焰势若燎原”。随后,英国侵略者的炮舰向我国东南沿海到处猖狂袭击,攻陷了许多口岸和城镇,使他忧心如焚,他请缨报国,以沉痛的心情上书清廷“现值英夷悖逆,恃其炮火,滋扰海疆,生志切同仇”①,而夜以继日地整理他所积累的西洋武器资料,编著成《演炮图说》,通过时任御史的同乡抵抗派官吏陈庆镛,转请山东通晓数学机械原理的丁守存等人代为勘定。他罄箱倾囊,自费千金,将这书刊刻行世。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他带着自制的用以“测量演炮高低”的象限仪一具,由福建老家千里迢迢奔赴广东,“前来军营投效”。这时,林则徐已被遣戍,主持广东军事的是“靖逆将军”奕山。这年冬天,丁拱辰在广州燕塘向团练大炮手传授炮法,“用象限仪测视演放”,奕山亲往检查,认为“尚为有准”②。以后他又将所著《演炮图说》与懂得制炮技术的署督粮道西拉本共同研究,“详加考核”。他们“互相参酌,择其演炮要法,另拟图说数则,言简意赅[gāi],刊刻多张,悬挂炮台”,使驻守各炮台的司炮者人人都能理解,懂得用法。经奕山等批准,丁拱辰按他的设计在广州铸炮,由他鉴制的大炮均采用滑车绞架,能上下左右改变射击的角度和方位,重量自一千斤至八千斤不等,灵巧结实,操纵推挽都极灵便,成为当时先进的武器③。由于丁拱辰出色的发明创造,奕山奏请清政府赐给他六品军功顶戴④。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丁拱辰所著的《演炮图说》和他在广东铸炮、演试有准等事迹传到道光帝那里,道光帝特谕令奕山、祁贡等查明其人其事上报⑤,但不久,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和鸦片战争的结束,便没有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