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墟镇-快懂百科
桑墟镇是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最北部的一个乡镇,与连云港市东海县接壤。[1]镇域面积为125.29平方千米,下辖4个居委会和20个行政村。根据2021年的数据,桑墟镇的户籍人口为10.17万人。桑墟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400年前,当时被称为"穷桑",因为五帝之一的白帝少昊在此出生。少昊鼓励农桑,大量种植桑树,因此该地得名桑墟。2018年,桑墟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95亿元,财政收入为2.4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380元。 在2021年3月2日,桑墟镇和茆圩乡被撤销,设立了一个新的桑墟镇,行政区域与原桑墟镇和茆圩乡的行政区域相同。桑墟镇是一个重要的木业园区,也是中国楹联文化的重要镇之一。截至2022年,桑墟 镇拥有530家工业企业,其中106家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历史沿革
桑墟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早在北宋时期,农民起义军宋江带领义军转战于此。明洪武年间,曾设桑墟铺,经此去东北。明清时期,水运到海州城的客船曾将桑墟作为驿站,舟车过往,商贾云集。民国初年,在今桑墟南首曾建有天启庙、大虹桥,盛况一时。境内古有桑墟湖,与青伊湖、硕项湖相通,水运便利,文人雅士常于此泛舟,吟诗作对,清末民初逐渐淤塞湮灭。民国29年,划入东海县抗日民主政府境内,1949年5月复归沭阳。上世纪四十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张爱萍、李一氓等都曾在这里战斗过,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浓厚的友情。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沭[shù]阳县桑墟区,1957年 撤区并乡,1958年9月成立桑墟人民公社,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嘉奖,1983年4月复改称桑墟乡,1999年10月撤乡建镇。 2019年下辖元兴、刘厅、刘寨、舒窑、新顺河、蔷薇河、友谊河、条河、二兴、北大兴10个行政村,桑墟、大河西、老庄3个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