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鉷

唐代太原县公
王鉷(?-752年),唐玄宗时期大臣,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父亲为王晋。祖父为唐朝名将王方翼。王鉷开元年间入仕,先后担任[]县尉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等职[2]
天宝二年,王鉷任户部郎中,展现政治才能,历任多职,终至御史中丞、京畿关内黜陟使。天宝九年,任御史大夫京兆尹,权势显赫。十一年,因弟王焊与邢縡谋反被赐死,杨国忠势力崛起。王鉷生年不详,史料记载其曾搜括财物供玄宗挥霍,深受信任。[1]

人物经历

王鉷能进入御史台,主要是靠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慎矜的引荐。杨慎矜与王鉷父亲王晋是表兄弟,王鉷与杨慎矜少年时十分友好,到了王鉷成为御史中丞后,杨慎矜与他说话时仍然直呼他的姓名,但是王鉷自恃与李林甫关系密切,所以对于杨慎矜直呼他姓名的事情心中不快。
王鉷的母亲出生低贱,杨慎矜曾经把这件事情告诉过别人,所以王鉷对杨慎矜更加怀恨在心,加之杨慎矜后来又夺了他的职田,所以王鉷对杨慎矜更存恨意,便开始有心报复杨慎矜。然而杨慎矜并不知情,仍然像过去一样对待王鉷,并私底下与王鉷谈论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