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三蒸

汉族传统名菜
天门蒸菜是一道传统名菜,既是菜肴名称,又指菜肴的烹[rèn]方式。据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农民们在那灾荒不断、战乱频发的境况下,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一点点谷物磨成粉,弄点野菜拌成菜糊充饥;后来,又用蒸笼或[zèng]蒸熟拌有谷物粉和佐料的野菜(地米菜之类)或自种的蔬菜(茼蒿、白菜、萝卜等);再后来,由于生活的改善,逐步用谷物粉和佐料拌动物的肉(猪、鸡、牛、鱼等)蒸熟了食用。

菜肴名称

天门三蒸,其中的“三”是概数,不是确数,主要原材料必须荤素搭配,种类越多,这种菜肴就更具特色。
天门三蒸的主要原材料一般不少于三种,肉类、鱼类、菜类必需两类以上,而且每一类还可不只一种。将三种以上主要原材料放在一个蒸笼格子蒸出来,就是天门三蒸(也叫蒸笼格子)。如:有用牛肉、青鱼、萝卜做的天门三蒸,有用狗肉、甲鱼莲藕做的天门三蒸,有用猪肉、牛肉、洋芋、白菜做的天门三蒸等。最地道的是用猪肉(五花肉)、家鱼(鲢鱼、[yōng]鱼)、茼蒿做的天门三蒸。

起源与发展